2018年版袁振国当代教育学内容总结(个人笔记)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2018年版袁振国当代教育学内容总结(个人笔记)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2a0a853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89

1、1949-1952年是一部教育改革史,是一部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历史。2、1953-1957年3、1958-1965年4、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5、1978年后恢复了高考制度,教育走上正规。

2、当代中国教育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文革”前17年、“文革”10年、改革开放以后的教育改革。

第2节 当代中国教育的现状

1986年起推行9年义务教育,大力发展民办教育,高等教育的改革,教师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教育经费逐年有所提高,教育面貌正在发生有史以来的巨大变化。

第3节 我国的教育目的 一、教育目的的概念和层次结构

1、教育目的:广义——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受到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如国家、社会教育机会、学生家长、教师的期望均为广义的教育目的。狭义——是国家培养什么样人才的总要求,是一定教育价值观的体现。教育目的具有不同的层次结构。

2、教育目的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教育制度的制定、教育内容的确定、教育与教学方法的运用,无疑不受教育目的的制约。

3、教育目的的层次:1)教育目的(国家的或思想家理想中的)针对所有对象普遍学校的教育目的2)

培养目标(各级各类学校的)针对特定对象特殊 3)教学目标(课程或教学的)具体、可操作、阶段性

4、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针

两者的联系:在对教育社会性质的规定上具有内在的一致性,都含有“为谁哪个阶级培养人”的规定性; 两者的区别:教育目的只包含“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而教育方针除此之外,含有“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和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原则。教育方针突出在“办什么样的教育”“怎样办教育”。

二、我国的教育目的

1、建国以来,我国的教育目的的表述经过多次变化:

1957年,毛泽东说“我们的教育目的是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几方面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培养青少年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

1995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培养德、智、体(三育)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2、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组成(五育):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五育之间既是相对独立又是相互联系,在实际教育过程中这五育是融为一体。

3、体育是授予学生健康的只是和技能、发展他们的体力,增强他们的体质,培养他们的意志力的教育

word文档 可自由复制编辑

德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政治关键,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方法的教育。

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 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和文明素养的教育;

劳动技术教育是引导学生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生产的知识和技能,形成劳动观点和习惯,具有初步创业精神和人生规划能力的教育。

第四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第1节 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

促进人的发展是教育的基本目的之一,也是教育的基本功能之一。

一、个体发展与教育的主导作用(个体发展的含义与特征、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个体发展史主客观统一作用的结果)

1、个体发展指的是个体从出生到成人期身心有规律的变化过程。个体的发展包括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两方面。

2、个体发展呈现历史性与社会性、顺序性与阶段性、共同性与差异性(因材施教)等特征。个体发展既可是现实地展开,又具有无限的发展可能性。

3、现代教育学将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归结为“三因素论”:遗传、教育、环境。一是遗传素质是个体的发展的物质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可能性;二是环境对个体的发展起一定的促进或制约作用;三是教育以及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4、教育作为特别意义上的“环境”对个体的发展起主导作用:a、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引导着个体的发展方向;b、学校教育对人的影响比较全面、深刻、系统和科学;c、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d、个体的遗传、社会环境因素部分地也是受到教育影响的结果。 5、遗传素质与环境对个体发展的作用均是与教育分不开的。教育的主导作用既表现为对个体的作用,也表现为对种族遗传、对环境形成的重要影响作用。(黑框部分)

6、个体的发展离不开其能动的实践,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对人的发展经常有着决定性的意义。

7、教育要适应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青少年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阶段性、不均衡性、稳定性和可塑性,教育工作应适应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

8、教育在促进人的个性发展方面的功能,集中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教育促进人的主体意识的发展;其二,教育促进人的个体特征的发展;其三,教育促进人的个体价值实现。

二、发展个性是教育长期追求的目标

1、个性是人性在个体上的具体表现。它既反映人性的共同性,也反映其差别性。 从广义看,个性是由生理、心理、社会性诸方面一系列稳定特点所构成的; 从狭义看,仅指心理特点而言,它是以世界观(认识、观点、理想、信念)为核心的一系列个性特征(需要、兴趣、智力、能力、气质、性格)的结合。

word文档 可自由复制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