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2018年中考物理二模试卷(解析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2018年中考物理二模试卷(解析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28ba9c2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9b

所以电路的总功率最大值:P最大=UI最大=20V×0.5A=10W,故④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串联电路特点、欧姆定律和电功率公式的应用,要能通过图象知道热敏电阻随温度变化特点,并能从图象中获取有用信息,关键是正确判断热敏电阻何时有最大和最小值。 二.填空题

16.(1.00分)湖边比较容易出现大雾的天气,雾的形成是 液化 (填写物态变化名称)。

【分析】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

【解答】解:“雾”的形成:当地面附近的温度较低时,空气中的水蒸气会遇冷液化成小水滴,从而形成了雾。 故答案为:液化。

【点评】此题考查了雾的形成,对生活中的物态变化要会分析,运用物理知识来解释一些简单的日常现象,从而为解题积累经验。

17.(1.00分)在“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实验中,除了控制变量以外,还用小灯泡的亮暗来间接的反应电阻阻值的大小,这种科学研究方法叫做 转换法 。(“理想实验法”、“等效替代法”、“转换法”)

【分析】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

【解答】解: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电阻越大电流越小,但电阻大小不能直接观察。“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实验中,通过小灯泡的亮暗间接得知接入电阻丝的阻值大小,应用了转换法。 故答案为:转换法。

【点评】转换法和控制变量法是物理探究最常用的研究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正确选择,科学运用。

18.(1.00分)用大小恒为10N的水平拉力恰好能拉着一个重40N的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v=2m/s,10s后撤掉水平拉力,由于惯性物体又向前滑行了2m才停了下来,则全过程中物体克服摩擦力做功 220 J。 【分析】全过程中物体克服摩擦力做功等于全过程中物体克服摩擦力做功与10s后物体克服摩擦力做功之和。首先根据速度公式求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通过的路程,然后利用二力平衡条件得出摩擦力大小,然后按照功的计算公式计算10s内克服摩擦力做功;再根据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得出撤掉水平拉力后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按照功的计算公式计算10s后物体克服摩擦力做功。 【解答】解:

根据v=可得,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通过的路程:s1=vt=2m/s×10s=20m, 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则物体受到的拉力和摩擦力为一对平衡力,即摩擦力f=F=10N,

则10s内克服摩擦力做功:W1=fs1=10N×20m=200J;

当10s后撤掉水平拉力,由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因此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不变,仍为10N,

所以10s后物体克服摩擦力做功:W2=fs2=10N×2m=20J; 则全过程中物体克服摩擦力做功:W=W1+W2=200J+20J=220J。 故答案为:220。

【点评】此题考查功的计算,同时涉及到速度公式及其应用、二力平衡条件及其应用和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根据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得出撤掉水平拉力后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本题关键。

19.(1.00分)在标准大气压下,完全燃烧21g的酒精可以使3kg初温40℃的水升高 50 ℃.(酒精热值为3.0×107J/kg,不考虑热损失)

【分析】根据Q=mq求出酒精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不考虑热损失,根据Q吸=Q

可知水吸收的热量,再根据Q=cm△t求出水升高的温度。

【解答】解:酒精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Q放=mq=21×10﹣3kg×3.0×107J/kg=6.3×105J; 不考虑热损失,则水吸收的热量:

Q吸=Q放=6.3×105J,

由Q=cm△t,可得,水升高的温度: △t=

=

=50℃,

故答案为:50。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燃料完全燃烧放热公式Q放=mq、Q吸=cm△t的掌握和运用,计算时注意温度升高了(△t)、升高(△t)与升高到(末温)的区别。 三.作图题

20.(2.00分)如图所示,湖边路灯L发出的一束光反射后照射到点A,折射后照射到点B,请根据路灯在水中的像L1画出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保留作图痕迹。

【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由此可作出路灯的位置,反射光线的延长线一定过像点,由此连接AL1可得到反射光线和反射点,再画出入射和折射光线即可。 【解答】解:

由题知,L1是路灯在水中的像,根据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作出L1关于水面的对称点即路灯L;因为反射光线的延长线一定过像点,所以连接AL1与水面交于O点,O为反射点(入射点),则OA为反射光线,连接LO为入射光线;由题知,光折射后照射到点B,所以连接OB为折射光线,如图所示:

【点评】本题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特点、光的反射和折射的作用,关键知道反射光线的延长线一定过像点,从而确定入射点。

21.(2.00分)请将图中的灯泡和控制灯泡的开关正确地连入家庭电路中。

【分析】家庭电路中,为了安全,要将灯泡的顶端和开关接在火线上,灯泡的螺旋套接在零线上。

【解答】解:火线先进入开关,然后开关接灯泡顶端的金属点,最后将灯泡的螺旋套接在零线上;故答图如下:

【点评】家庭电路的连接类题目,要求首先要认真审题,同时再根据家庭电路的连接要求进行连接。

四、实验题(第22题8分,第23题8分,共16分)

22.(8.00分)在进行探究滑轮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时,李鹏和他的学习小组共设计了如下图甲乙丙三种滑轮组,并用来提升重2N的物体A和重4N的物体B。

(1)实验时用弹簧测力计拉动绳子自由端,必须使物体 竖直向上匀速 上升。

(2)记录员马小虎同学在记录第二次和第三次实验数据时均有遗漏,第四次实验时弹簣测力计的示数如上图丁所示,请将实验表格补充完整 试验次数 所选滑轮组 物重G/N 物体提升高度h/cm 1 甲 2 5 弹簧测力计示数F/N 1.5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cm 10 66.7% 机械效率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