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祖父的园子》评课记录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我和祖父的园子》评课记录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2867605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1e2d616

《我和祖父的园子》评课记录

——张文杰执教《我和祖父的园子》

《我和祖父的园子》一课是萧红的作品,全文充满浓郁的乡村气息,散发出诱人的泥土芬芳,字里行间流淌着的是童年的自由与快乐。文章辞藻朴实、简单,但,恰恰是口头的大白话,把学生心中的畅快淋漓地再现出来,使人读了,仿佛童年就在眼前,欢笑就在耳边。张文杰老师的教学风格如同萧红的笔风一样,简洁而凝练,朴实而风趣,智慧碰撞智慧,激情擦出火花。下面将听课感受梳理如下,如有异见,恳请指正,以便共同提高。

一、享受自由张老师抓住了文章的灵魂“自由”一词构筑执教理念,把文本的着眼点放在了“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先从园子中的动植物说起,通过朗读了解到园子带给诸如“黄瓜”“蜂子”“蝴蝶”“倭瓜”“玉米”等生物的自由,转折到,人在这个自由的环境中也同样无拘无束,随心所欲。景与情交叉在一起,物与人融合在一起,因此,在这个专属于祖父和我的世界中,什么都是开心的、美丽的、充满童话情节的。

张老师还努力给学生创设自由的学习环境,不拘泥于按部就班地逐层推进,而是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孩子们,将体现“自由”的段落读到哪,我们的课堂就推进到哪,不是老师牵着学生的鼻子在走,而是学生驾御着老师的课堂在行进。可以先读最后一段,也可以先读中间一段,还可以前后轮流转换着读,一切的一切,看似混乱,却乱中有序,章法遒劲。这就是民主里集中,集中里民主。二、读悟品文张老师通过反复朗读有关园子的语句,品味园子的生机勃勃。在品读“园子里的一切都活了”那一段,张老师老师下足了工夫,抓住“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充分地体现了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篇课文的主题是“自由”“快乐”,如何让学生体会呢?张老师把她的整节课堂设计成了一个“自由快乐”的课堂,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出这一点。如何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层次的对话呢?张老师引入了“景物”,在老师的循循善诱中,在一次次的个性化朗读体验中,学生逐步体会到了“所有的东西都是自由的。”巧夺天工,浑然天成。

更难能可贵的是张老师总结出了“借

1 / 2

物抒情”的写作方法,既教读法,又教写法,最大限度地进行了知识的传授,这样的课堂就是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课堂设计的一个小练笔“还有什么植物也是自由的?”又不偏不倚地替学生习作引路。并给学生渗透了“妙用修辞”的写作方法,真正的做到了“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表达与阅读理解应该是融为一体的,阅读课有表达。

光说不练的课堂是不行的,哪怕写一个词,写一个字,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就养成了用笔去思维,这样学生的思维就更严密,更全面。

三、敢于创新张老师在教学的结尾时将布置作业与拓展延伸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课文中作者用诗的语言为我们呈现了一幅幅有趣的画面,“凄婉”又从何而来?案就在这部书中,课下请大家去阅读这本萧红的绝笔之作,走进萧红,了解她的生

经历,再来读这篇课文,你会读出另一番滋味!乍看,没有什么特别的,其实从课内到课外,从快乐到惋惜,延伸的不是知识,而是历史,因此,这个环节特别与众不同,很实在。“删繁就简,学会表达”这就是今天的课堂教学给予我的启示,

虽然,课还没到精致的程度,但是已足够我学习的了,在今后的家常课中,我要多尝试她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