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4老龄化背景下江苏省苏北农村养老服务体系的调查与研究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2013.4老龄化背景下江苏省苏北农村养老服务体系的调查与研究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26f17220b4c2e3f57276380

?积极为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创造条件。要按照法律和政策的规定,鼓励和支持老年人开展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参与学校和社区青少年教育、提供咨询服务、参与科技开发应用、举办公益事业、参与社会管理和社区服务等活动 。

?拓展多渠道筹集养老资金。政府必须承担起财政投入的责任,同时还需要依靠社区和家庭的支持。通过建立政府、农村社区和家庭共同支撑的多方筹资机制,避免出现财政资金短缺问题。

5.2.4不断提升居家养老专业化服务水平

据各地调查,老年人对服务性需求依次排名为护理服务、医疗服务和生活服务等。全国约有5%的老年人有入住养老机构的愿望,且将逐步增加。而我国目前养老机构的总床位数仅占老龄人口总数的0.8%。如养老机构在全国普及,按2%入住养老机构的保守数字计算,约有660万老年人可入住养老机构。其工作人员之比最少是4:1。约可提供60万个就业机会。随着老年人口的增长,这一数字还会上升。可见,大力发展以养老服务为主体的老龄产业,不仅能够满足日益增多的老年人物质文化需求,也能很好地拉动内需,促进消费,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还可以创造许多就业机会,起到稳定社会的作用。

5.2.5不断完善老年人养老服务法律体系。

抓紧修改完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这部法律需要根据新形势新情况进行必要的修改。同时,建议国务院加快社会救助法、慈善事业法等与老年人权益保障密切相关的法律草案起草工作。

5.3坚持加强农村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为老年人提供高效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应对人口老龄化,医疗是保障。

调查数据显示,有近半数老年人身体状况较差,目前徐州市农村医疗服务保障欠缺,机制不健全。这远远不够老年人应对身体健康政府应进一步加强农村社区医疗服务保障制度建设,加大医保的保障力度,增加对老年人预防保健的投入。同时政府也可以在社区医疗服务机构中增设公益性岗位,加强社区医疗服务力量,更好的为老年人提供服务。

5.4坚持创新养老模式,走新型养老发展的道路。应对人口老龄化,创新是动力。

这里借鉴苏州沧浪区的虚拟养老院的模式,该养老模式秉持“围墙是虚拟的、

养老是实在的、运作是科学的、服务是优质的”的这一宗旨,成功打造了一个能够覆盖全区老人需求的新型养老机构,为居家老人提供统一规范的标准化、专业化、亲情化、全方位、全天候养老服务。可以说这样的一种新型的养老模式,通过系统化、标准化、全面性的落实,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为解决徐州的老龄人口问题提供了新型的发展道路,既可以满足老龄物质文化的需求,同时又可以丰富老年人的精神世界,对于解决养老问题有着极强的导向性和实用性。徐州农村地区要在苏州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构建适合自己的新型养老模式。如下图:

无自理能力及 需要养老服务的老年人 引进 商业保险 子女 政府 社区 支付 养老服务机构 第三服务部门

50--65岁身体健康、有能力的老年人 提供服务 5.5不断发展养老综合产业链,扩大养老服务业的领域,推动养老服务业的深入发展。应对老龄化,产业是重点。

政府要把老龄事业作为公共服务的重点领域和重要民生工程,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力度,统筹规划各项老龄事业发展资金。拓宽筹资渠道,鼓励、吸引社会资本投入老龄事业,发挥资本市场融资作用,加大各级彩票公益金支持老龄事业的力度。

5.5.1推动健康产业的发展

老龄化进程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会给健康产业带来极大的机会。主要包

括养生、饮食、保健等相关的服务,以及围绕养生和中医基础上的治疗等行业。中医对于慢性病的治疗有着西医无法匹敌的优势,而老年人又是各种慢性病的主要发病群体,因此通过食物治疗和养生调理获得了较好的进展。在利益的导向下,今后将有越来越多的资本进入这些领域,推动健康产业的发展。

5.5.2 发展养老服务产业

徐州市每所民办养老服务机构拥有平均不到一名医生,每千人拥有的床位数也不到一张。这意味着,对专业的、社会化的养老服务有很大的需求,而其中的人员供给、培训、服务提供等,将需要大量的人力。而与此相关的老年社区照料服务、护理康复服务等都将成为未来市场的急需。

5.5.3 鼓励老年用品、用具等产品的开发

在日本,很多领域都有专门为老人进行特别设计的产品,如家电、相机等都有方便老人的装臵,新建住宅中洗手间、厨房,包括台阶、门槛等细微之处都为老年人着想等。目前,这种倾向扩大到几乎所有与老年人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消费品领域。

5.5.4 扩张老年人旅游业

业内人士指出,目前的旅游行业对老年市场的准备仍嫌不足。比如,硬件条件较差产生的接待压力,旅游产品不能满足老年游客需要,老年旅游专门化程度不够等。旅游企业的服务质量必须尽快提高,以适应老年旅游市场的扩张。

参考文献:

1.陈雪英;农村多元化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2.蔡红华;杨娅婕;国外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建设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经济问题探索;2011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