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通满族自治县景台镇绿化村塘坝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伊通满族自治县景台镇绿化村塘坝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1e7279b86254b35eefdc8d376eeaeaad0f31662

生产需要,必须进行全面改土,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的透水透气性。

2.1.4水资源

项目区内地下水类型为碳酸盐类裂隙溶隙水和花岗岩风化裂隙水。该区地下水主要以泉水的形式出露地表,泉水最大流量为1.815升/秒,最小流量为0.003升/秒,通常为0.079-0.218升/秒,地下水量极贫乏。

2.2水土保持现状及水土流失情况 2.2.1水土保持现状及水土流失情况

水土保持现状:项目区的领导及广大人民群众高度重视,保护自然资源,多次对侵蚀沟、坡耕地进行治理。由于没有科学的规划及管理,边治理边破坏,致使治理成果没得到巩固和有效的保护。项目区仅存的水土保护措施也基本失去了预防水土流失、保护土壤的作用。

2.2.2水土流失情况 1、水土流失现状

项目区现有水土流失面积10000亩,占土地面积的52%。 2、水土流失成因

项目区水土流失的成因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1)自然因素:项目区的造床作用和坡面作用的相互关系不断变化,重力侵蚀对水土流失一直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坡面发展过程中,面蚀和细沟相对增加,下切和侧向侵蚀也在不断增强。沟壑的加深是溯源性下切侵蚀和水流把侵蚀物质从河床中不断输出的共同活动的结果。沟头、跌水、陡坎在雨中和雨后的周期性坍塌,是造成河道上游堆积的根本原因。随着沟壑的发展,河道总剖面上凸形部分和凹形部分的长度将发生变化。在沟壑形成过程

中,侵蚀作用和坡面作用此强彼弱的变化相互制约,而这种变化又与项目区原始地表的非均质性及其随沟壑本身的发展变化(诸如沟床比降,沟头上游的集水面积等变化有关)。

地表地形则是土壤侵蚀过程中起着明显作用的主导因素之一。特别是地形对侵蚀的影响可表现在许多方面:大气降水的数量和强度,坡地径流量和汇流速度、土壤的含水量和渗透性、地表的热平衡等。

土壤的抗侵蚀稳定性决定于其本身的力学结构与化学成份、物理—化学性质及自然环境状况。并以下列五项指标为基础:(1)细沙和粉土(0.1-0.05mm)级配的含量;(2)沙0.1mm以上的含量;(3)腐殖质含量;(4)土壤的结构性;(5)土壤的透水性。由于引起了土壤的结构性和透水性的数量级差,扩大了土壤中腐殖质含量的变幅范围。

植被影响是十分广泛的因素。多须根的作用可提高土壤的团聚性,因而也提高土壤的抗侵蚀能力。在这方面,由于项目区是高度发达的农业生产基地,林木和多年生草类早已不复存在,地表失去了保护的植被后,土壤的抗侵蚀能力极低,极其容易受到降水和大风的袭击,产生强烈的水土流失。 2)人为因素

由于林木过量采伐,土壤已无抵御降水和大风的侵蚀能力,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掠夺式经营,使自然系统遭受到严重的破坏。坡耕地土层越来越薄,导致“越穷越垦,越垦越穷”的恶性循环。过度放牧,破坏植被和土壤,为土壤侵蚀创造条件,一方治理多方破坏,

边治理、边破坏的矛盾仍然存在,也是造成生态环境恶化、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的主要制约因素。

2.2.3 水土流失导致的自然灾害

1、项目区内的沟壑使完整的坡面被分割成小块,沟壑密度加大影响了山地的开发利用,又造成沟道泥沙淤积,压没农田。

2、淤积河道,抬高河床,降低工程使用寿命。由于植被遭到破坏,坡耕地增加,水土流失加剧,使河道含沙量增加。

3、我县西北部山区,虽然河流分布较少,气温相对比中、东部地区高,因此枯水年造成干旱现象很多。但遇丰水年由于沟谷发育良好、山高谷深等地理原因,每至汛期,洪水来势凶猛,由于没有水库调节,不但白白的浪费了丰沛的水利资源,而且使大面积的农田和村屯受灾的现象屡屡发生。洪水冲毁道路,压没农田,冲毁房屋等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的经济损失。

2.3社会经济状况

项目区所在的景台镇位于我县西北部山区,距县城40公理,幅员面积243.69平方公理,耕地面积115477亩,总人口34118人。绿化村姚家村、姚家屯西沟、西大成号村位于景台镇东部,距省城长春市乐山镇仅4公理。项目区幅员面积40.62km2,耕地面积19246亩,总人口5686人。

2.4基础设施

项目区内水利基础设施一片空白,田间排水沟道淤堵,缺乏小型防洪灌溉措施。

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3.1项目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由于项目区内沟壑发育,使完整的坡面被侵蚀,沟壑密度加大,影响

了山地的开发利用。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坡耕地变薄,肥力减退,有的甚至黄沙裸露,使粮食产量逐年下降。枯水年遭受旱灾,丰水年遭受洪水侵袭,严重制约着当地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平衡。

3.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生态环境恶化是以水土流失为主要特征的,项目区水土流失严重,主要以水力侵蚀为主。日趋严重的水土流失不仅导致十分宝贵的水土资源大量流失,而且还可引起洪灾泛滥,干旱缺水等现象的发生,使粮食产量降低,地区贫困等各种社会经济问题和生态环境问题不断产生,制约了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

建国以来,项目区内的广大干部和群众虽然多次开展了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人们水土保持意识淡化,人为破坏及资金缺乏,项目区生态环境仍日益恶化,给当地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了诸多困难。因此为了改善当地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适应国家提高农业生产力、积极建设小康新农村的政策,开展项目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项目是必需的。

3.3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建设条件

(1)依据国家综合治理小流域建设,改善生态环境的政策; (2)依据国家扶持贫困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策;

(3)伊通县景台镇政府的高度重视,积极请示上级主管部门和有关业务部门,迫切要求上级领导给予建设项目的早日批复;

(4)项目区群众想早日改变家乡面貌,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主动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