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生物(江苏专用)大一轮总复习精品讲义:第8单元 第2讲 神经调节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2020年高考生物(江苏专用)大一轮总复习精品讲义:第8单元 第2讲 神经调节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1ba455914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8d

2.传递物质:神经递质

(1)供体:轴突末端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 (2)释放:突触前膜释放,释放方式是胞吐。

(3)受体:与轴突相邻的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膜或胞体膜上的蛋白质。

(4)作用:使另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5)种类:兴奋性递质、抑制性递质。 3.传递过程

(1)过程:神经冲动→ 轴突末梢→ 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等)→ 神经递质扩散通过突触间隙→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 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变化,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2)信号变化: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3)传递特点:单向传递。

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比较

神经纤维上的比较项目 传导 兴奋的形式 刺激的方式 作用时间 方向 局部电流 电刺激 传导快 具有双向性 传递 化学递质 化学刺激 传递慢 单向传递 神经元之间的 5.兴奋在突触处传递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要慢。原因是:兴奋由突触前膜传至突触后膜,需要经历递质的释放、扩散以及对突触后膜作用的过程。如图:

(1)刺激b点,由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导速度小于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a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计指针发生方向相反的两次偏转。

(2)刺激c点,兴奋不能传至a点,a点不兴奋,d点可兴奋,电流计只发生一次偏转。

6.突触小体内线粒体和高尔基体两种细胞器的含量较多。递质释放的过程为外排作用(胞吐),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由突触后膜(下一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部分)上的受体(糖蛋白)识别。

例3 (2017·江苏高考)如图为突触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结构①为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提供能量

B.当兴奋传导到③时,膜电位由内正外负变为内负外正 C.递质经②的转运和③的主动运输释放至突触间隙 D.结构④膜电位的变化与其选择透过性密切相关

3.γ-氨基丁酸和某种局部麻醉药在神经兴奋传递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分别如图1、2所示。此种局部麻醉药单独使用时不能通过细胞膜,若与辣椒素同时注射才会发生如图2所示效果。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图1 神经突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