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_微生物的遗传变异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第七章_微生物的遗传变异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13ec9b4cc22bcd127ff0c0a

2. 部分缺陷噬菌体与局限转导 (1) 部分缺陷噬菌体

前噬菌体脱离溶原菌的核基因组时,将其插入位点两侧之一的少数宿主基因连接到噬菌体的DNA上(而噬菌体也将相应的一段DNA遗留在宿主的核染色体组上),通过衣壳的误包就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噬菌体——部分缺陷噬菌体。

(2) 局限转导

由部分缺陷噬菌体转导的基因总是限于临近前噬菌体两侧的宿主基因,因此称为局限转导或限制性转导。

1)低频转导

通过溶原菌释放的噬菌体所进行的转导,只能形成极少数的转导子(10-4 ~10-6)。

2)高频转导

双重溶原菌:用高感染复数的低频转导裂解物干扰受体细胞时,几乎同时感染正常噬菌体,且两噬菌体的核酸同时整合在一个受体菌的核基因组上。

用双重溶原菌感染另一受体菌,就可高频率(50%)地把后者转导成转导子。

3. 溶原转变

是一种与转导相似又不同的现象。

当正常的温和噬菌体感染宿主并使之溶原化时,因其核酸整合到宿主的核基因组上,而使宿主获得了除免疫性以外新的性状的现象。当宿主丧失这一噬菌体时,通过溶原转变获得的性状也同时消失。

(三) 接合 1. 接合

供体菌(F+)通过性菌毛与受体菌(F-)直接接触,把F质粒或其携带的不同长度的核基因组片段传递给后者,并使其获得若干新遗传性状的现象。通过接合而获得新遗传性状的受体细胞叫接合子。

2. 能进行接合的微生物种类

主要在细菌和放线菌中进行。细菌中,尤其G-菌较为普遍。接合还可发生在不同属的一些菌种间。

3. E.coli的4种接合型菌株 (1) F+菌株 (2) F-菌株 (3) Hfr菌株 (4) F′菌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