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第1单元 第1课《第2框 少年有梦》优秀教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名师整理)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第1单元 第1课《第2框 少年有梦》优秀教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0f9ecd2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8f

第一课 中学序曲 第一课时 少年有梦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积极主动地树立正确的梦想,有意识地规划自己的未来人生;认识到有梦就有希望;理解努力是实现梦想的桥梁;通过对中国梦的思考,把个人梦想和中华民族的梦想联系起来。 能力目标:培养运用已有经验提升分析和归纳问题的能力;逐步提升合理规划人生的能力。

知识目标:认识到梦想与理想、现实的关系;知道努力是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初步掌握努力的具体方法。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框是统编《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教材第一单元第一课的第二框,教材设计的意图是希望学生在进入中学后可以对整个初中生活有一定的目标和规划。刚刚步入初中的学生仍带有“后小学”时代的特点,对初中生活充满了好奇、渴望、害怕、忐忑等复杂的情绪。此时,我们要引导学生把握人生机遇,不断突破自我,发展自我,激励学生用努力架起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帮助学生建立起努力就有改变的生活信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梦想

教学难点:如何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一步步实现自己的梦想 三、学情分析

此时的学生对于梦想这个话题有这样的特点:

第一,有想法但不明确──每个孩子的内心都有自己的梦想。学生刚刚进入中学,处于适应期,孩子们对于新的生活充满期待。进入中学以后他们的梦想,也许发生了变化,有的更加明确,有的可能更加模糊了,而梦想符合这个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也符合他们的心理需要。

第二,有问题但不具体──学生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憧憬和希望,但是学生的新期待是不清晰的,碎片化的,所以往往是只有心动,没有行动,需要教师的具体指导和自身的不断调整。

第三,有目标但没方法──进入中学以后,学生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目标,确立新目标,重新规划新生活。中学阶段的生活学习与小学阶段会有许多不同,很多学生缺乏甚至没有对人生规划的思考与实践,本课从梦想具体到初中三年规划和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目标和努力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776年如果没有瓦特的“异想天开”(蒸汽机),1879年,如果没有爱迪生的“天方夜谭”(电灯);1886年,如果没有卡尔·本茨的“荒诞无稽”(汽车);1903年,如果没有莱特兄弟的“痴人说梦”(飞机)……我们的世界,将会怎样?你是否曾经也有过这些“异想天开”“天方夜谭”“荒诞无稽”“痴人说梦”?

小结: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说过“梦,是人类正常生活的继续;梦,是创造的源泉。”。如果没有梦想,我们的世界将会失去很多色彩,正是因为这些梦想,我们才会不断地进步和成长。人类需要梦想,我们青少年更需要梦想,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少年有梦》。 (一)环节一:少年有梦,为梦而行——有梦就有希望 出示任务:玩游戏“谁是卧底”,讲解游戏规则(游戏规则详见PPT), 请大家在游戏中思考:从同学们对梦想的描述中,你怎样认识梦想呢?

反馈指导:在讲解游戏规则时,要讲解清楚,同时提醒学生在游戏过程中注意保持课堂秩序。在游戏之后,反思总结学生对于梦想的认识和理解。通过这个活动的破冰过程,带领学生进入情境,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梦想,了解身边同学、朋友的梦想,回想自己父母儿时的梦想,思考自己的职业梦想、学业梦想是什么?同时,出示哈佛大学一个著名的关于目标对人生影响的跟踪调查,尝试从中推断结论。

小结:有梦就有希望。梦想是我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愿望,它能不断激发我们对生命的热情和勇气,让生活更有色彩。编织人生梦想,是青少年时期的重要生命主题。

(二)环节二:少年有梦,心向远方——努力就有改变 出示任务:首先请大家欣赏电影《疯狂动物城》的主题曲《尝试一切》,并仔细品味其歌词含义。 反馈指导:

欣赏完视频之后请大家思考问题:(1)最让你感动的一句歌词是什么?为什么?(2)对于我们应该如何为自己的梦想努力,你得到了什么启示?(3)为自己的梦想努力,歌中反复强调的词是什么?为什么反复出现?

小结:少年有梦,不应止于心动,更在于行动。不懈地追梦、圆梦才能改变生活,改变自己。努力,是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 (三)环节三:少年有梦,勇往直前——我的努力计划表 出示任务:阅读教材P11—12“莱特兄弟的飞翔之梦”,理解什么是努力。 反馈指导:

思考问题:(1)实现梦想需要付出努力,但付出努力就一定能实现梦想吗?(2)从莱特兄弟圆梦的故事中,你得到怎样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