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个经典经济学案例分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100个经典经济学案例分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0c00ac49b8fcc22bcd126fff705cc1754275f41

..

程度。我们可以看出随着数量从OC增加到OD,虽然总效用在不断地上升,但 边际效用却由OA降到了OB。当消费数量达到OE时,边际效用就为负数了, 这个时候总效用也会下降了,此时再继续增加消费就划不来了。

后者是说: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连续增加某种生产要素的投入,当 其投入数量达到一定程度以后,增加一单位该要素所带来的收益是递减的,如 图1-3所示。

在图1-3中,横轴表示要素投入的数量,纵轴表示获得的边际收益。可以 明显看出,在C点以前,收益是随着要素数量的增加而增加的,这个时候不存 在边际收益递减,但到了C点以后,随着数量由OC增加到OD,边际收益却由 最高点的OA降到OB。同样,边际收益也会达到负值,此时就应停止增加要素 投入了,否则就会浪费资源。 【我们身边的经济学】

“适可而止”、“过犹而不及”等都是说边际递减这个规律的。既然存在边

际递减规律,那么我们就要尽量去减少这种现象,从而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毕竟资源是稀缺的啊!

比如在工作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即感觉身心十分疲惫的时候 还在强迫自己继续工作,其实此时再工作给你带来的就是一种负效用了,就是 说工作会给你带来痛苦。与其痛苦地工作,还不如好好休息一下,等精力充沛 之后,再来工作。相信你在学习边际递减规律以后,会更加懂得如何去工作和 享受生活。

1.9 人尽其才的汉武帝——分工

我们都知道汉朝经文景之治的休养生息政策以后,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 人民逐渐殷实,国力也慢慢得到提高。在继承较好的基础上,汉武帝又使汉朝 进入了一个全盛时期。这个当然少不了汉武帝的功劳,同样也离不开如董仲舒、 桑弘羊、卫青、霍去病、张骞和司马迁等的功劳。

首先是汉武帝听取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不仅慢慢消 除了“黄老思想”对人民的消极影响,而且还从思想上实现了统一,使全国人 民能够思想团结。最后儒家文化逐渐成为正统的思想,并相继影响了中国两千 多年。

其次是理财家桑弘羊帮助汉武帝处理了几十年的财政问题,不仅使国泰民 安,而且还给汉武帝对匈奴的战争提供了大大支持。公元前120年,国家财政

;.

..

出现了八不敷出的问题,同时还急需金钱去支持对外战争。这时桑弘羊就向汉 武帝建议在全国内实现盐铁的国营制度,就是私人不准继续经营盐铁业务,这 一措施大大增加了国家的收入,解决了上述问题。

第三是大胆利用卫青、霍去病去与匈奴作战。卫青、霍去病本来身份卑微, 但是汉武帝并没有因为这个而不去重用他们,反而相继大胆地任命卫青、霍去 病为将军,抗击匈奴。在随后的几十年里,屡败匈奴,收复了大片失地,扩展 了汉朝的疆域,彻底结束了汉匈关系中汉朝被动的局面,解除了匈奴对汉朝的 威胁,并且为日后国家的安定创造了条件。

第四是张骞出使西域。汉武帝为了更好地抗击匈奴,决定让张骞出使西 域,以联络其他各国共同抵抗匈奴。为此他曾经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不仅 获得了有关西域的大量珍贵资料,而且还打通了丝绸之路。这些既为汉朝的 繁荣昌盛奠定了基础,促进了中外交流,也为后来的中国开通了与外界交往 的通道。

最后是“史家之绝唱”的司马迁,尽管他受到了汉武帝严厉的惩罚,但是

他的旷世巨著《史记》却得以留存下来,不但让今人可以了解更多的远古历史, 而且为我们留下了一部伟大的著作。

正是因为汉武帝的这些用人策略,使得汉朝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 发展,迎来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座高峰。 【故事中的经济学】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这一点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是有目共睹的,例如有 的人当了企业的老板,有的人是“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有的人做老师教育孩 子……这些无不告诉我们“分工”的存在。只有每个人都发挥自己的长处,才 能更好地建设和发展经济。那么现在我们想想为什么汉武帝能够创造出如此的 盛世呢?班固就曾经说过: “汉之得人,于此为盛。”这就说明了汉武帝很会 用人,让每个人都去根据自己的长处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

同样,故事里的桑弘羊善于理财,解决了国家财政的问题,有力地支持了 汉武帝对外作战;卫青和霍去病擅长行军作战,屡败匈奴,建功立业,解决了 汉朝边界的威胁;司马迁和董仲舒写文章的能力高人一等,使得他们的思想影 响深远;张骞精通于外交事务,开阔了国人的眼界,方便了中西方的交流。如 果将这些人的工作相互交换一下,那么汉朝的历史可能就要改写了。 【经济学原理】

简单来说,分工就是指每个人根据自己的优势从事不同的行业。关于分工, 经济学的鼻祖亚当·斯密在其巨著《国富论》中,开篇第一章就是“论分工”, 由此可见分工在斯密的心目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斯密为了证明分工的巨大作用, 在书中列举了英国扣针制造业的例子。他说假如不存在分工的话,那么一个工 人估计一天也不能制造出一枚针来,而分工以后十个人一天能造针48000枚, 即每个人制造4800枚,由此可见分工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斯密还从3个方面论证了分工为什么能够带来如此大的飞跃,即: 第一:劳动技巧得到提高。 第二:减少了劳动转换时间。 第三:促进机械的发明。

当然这是西方经济学里关于“分工”的理论,在政治经济学中,马克思也

;.

..

经常会提到分工。马克思不仅明确指出分工是商品产生的前提之一,而且还对 分工进行了科学分类。

在《资本论》第一卷的第十二章“分工和工场手工业”中根据不同的性质 将分工分为3类,即一般分工(将社会生产分为工业和农业)、特殊分工(将 工业或农业继续划分)和特别分工(工场内部的分工)。由此可见分工在政治 经济学中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概念。 【我们身边的经济学】

相信在理解了“分工”这一经济学知识之后,我们会对“人尽其才”这个

词语有更深的印象。假如您是企业的老板,那么您一定要学会汉武帝的做法, 首先要发现部下的优点和长处,然后再去发挥发挥他们的优点和长处。只有这 样,才能够使您的部下更好地为企业服务,大大提高办事效率,从而为企业带 来更多利益,促进企业发展。

1.10 无为而治的“文景之治”——“看不见的手”

秦朝末年,农民起义不断,以及楚汉之争等一系列的动乱,严重破坏了社 会的生产秩序,导致人口锐减,经济萧条,民不聊生,到处是一片荒凉凄惨的 景象。汉高祖及其后的汉文帝、汉景帝等,尤其是文帝和景帝面对这样一个经 济凋零的局面,如何才能恢复战争所带来的创伤呢?他们相继采取了一系列措 施,使得经济逐渐恢复,并创造了“文景之治“,为日后的汉武帝奠定了基础。 所采取的措施有:

第一,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即秦朝采取了法家的思想,对民实行严厉的 重压政策。文帝和景帝以秦为鉴,逐渐清除了这些法家思想,转而都采取了“黄 老之术”,就是无为而治的统治思想。同时为了能够做到“与民生息”,政府 也不去过多打扰农民的生产生活。

第二,由于秦始皇的横征暴敛和修建大量工程,导致农民起义不断,最终 导致秦的消亡。为此,他们为了减少农民的抵抗,不仅采取了轻徭薄赋的政策, 税率最低的时候达到了“三十税一”,极大地减少了农民的负担,而且大量削 减农民的徭役和劳役等,让农民拥有相对的自由,从而更好地发展生产。

第三,文帝时期,为了维持国家的安定,对周边少数民族都采取很友好的

政策,特别是面对实力较强而又屡次侵犯汉朝的匈奴采取了和亲政策,绝不轻 易对外用兵。这些不仅使边疆地区得到开发,而且使国内有一个很好的发展环 境。

第四,由于农业生产的恢复和人口的迅速增加,接着就出现了因粮食过多 而使粮价下降的问题。粮食价格下降了,当然会影响到农民的收益。为了增加 农民收入,使得农业生产能够继续发展,文帝采取了鼓励富裕人家或官员去购 买农民的粮食,从而提高粮食价格,进而来稳定农业生产。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国家经济逐步繁荣,社会安定有序,人民生活安居乐 业,出现了四海升平的景象,这就是后来被人们称为?文景之治” 的盛世。 【故事中的经济学】

在文帝和景帝两位皇帝的政策中,我们看到一个明显而又重要的主题,那 就是“无为而治”。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黄老之术”的本质就在于“无为而治”,想通过“无为”而“无

不为”, “与民休息”这个政策就是其具体表现。这实际上就是要求政府在经 济发展中,不必插手太多事物,市场会在其自身机制下自主向前发展。

;.

..

第二,在文帝和景帝的整个统治时期内,没有出现像今天这样规模宏大的 中央财政刺激计划,所有的只是为农民减轻税负,为农业发展营造了一个积极 向上的环境,也没有过度干预,

第三,在对外关系上,同样没有太多的“作为”,效果也很明显。当然, “文景之治”的时候,政府也不是完全不去干预经济的发展,例如在出现粮价下 跌时,政府就通过增加购买来稳定粮食的价格,这又说明了政府是“有为”的。 结合这个故事,我们会发现政府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两种不同的角色,干 预和放任,其中放任在经济学里有个专有的名词——“看不见的手”。 【经济学原理】

“看不见的手”最早由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大致意思是说:在 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市场机制可以弥补自身的缺陷促进经济发展,政府只需扮 演“守夜人”的角色即可(政府要提供司法等服务),不要过多地干预市场。 《国富论》中进一步指出了“看不见的手”的运作原理,指出每个经济理性 人都在去追逐自己的利益,最后使整个社会的利益都得到了提高,即使出现问

题,市场机制也会自己去调整,不需要人为的干预。正是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 英国等早期自由资本主义国家得以迅速发展。

可见该理论的实践意义重大,但经过两个世纪的发展后,我们渐渐认识到 它也有自身的时代局限性。特别是1929到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几乎摧毁了 许多国家的经济发展,想依靠市场的力量去恢复经济已经是一件不大可能的事 情了。这时候又促使一门新的理论产生——“看得见的手”,凯恩斯由此创立 了一门新的经济学学科——宏观经济学。

的确,市场运行仅仅依靠自身机制或者说利用这只“看不见的手”明显是 不够的,不然也不会出现政府干预的情况。例如故事里政府对粮价的干预就说 明了市场也有自己无能为力的时候。此时,政府就会试图干预(也就是“看得 见的手”)市场,以弥补其不足。只有有机结合“两只手”,才能更好地促进 经济的发展。

【我们身边的经济学】

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进行改革开放,对内允许非公有制企业的发展, 对外积极引进外资,鼓励进出口贸易,这些都是政府利用“看不见的手”原理 的表现。与此同时,我们还借鉴了国外的经济发展经验教训,要时刻警惕该“看 不见的手”的不足,对市场机制不足的地方进行有效干预,经过30多年的发展, 我国的经济实力、人民生活水平和综合国力都得到大大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