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个经典经济学案例分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100个经典经济学案例分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0c00ac49b8fcc22bcd126fff705cc1754275f41

..

【故事中的经济学】

“理性经济人”说白了就是每个人都是很精明的,能够为自己谋取最大的利 益。我们来看看故事里的历史人物是如何表现自己的理性的。晋文公无疑是本 故事里最理性的人,一开始为了寻求庇护,跑到齐国,并且过着低调的生活以 掩人耳目,然后再被偷偷送出齐国,流亡曹国。在受到曹国的“非礼”后,辗 转来到楚国,并对楚成王做出“退避三舍”的承诺,而后楚成王将其送到秦国, 多次辗转却安然无恙,无不说明晋文公是个很理性精明的人。

故事里晋文公的弟弟为了自己的王位而追杀哥哥重耳,以及齐桓公和秦穆 公款待晋文公等这些行为无不说明他们都是理性的。然而不是每个人都是理性 的,像曹共公的行为,以及楚成王送走晋文公,造成臼后楚国在城濮之战中败 于晋国等,都说明了他们的行为是不理性的。我想现在大家应该能够大致了解

什么是“理性经济人”了吧! 【经济学原理】

在理解“理性经济人”这个概念之前,先来了解一下两个基本的经济学概 念——西方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是指流行于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各种经济理论,包括微观 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个重要分支(在本章1.1节昭君出塞里面我们已经详细讨 论过这两个分支)。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是人们在社会生产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关系及其发展规 律的科学。

其中西方经济学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假设条件——理性经济人,就是说每一 个人都是利己的,在其活动中总是想以最小的成本获取尽可能多的利益。在西 方经济学中, “理性经济人”有时候也被简称为“经济人”。这个概念最早是 由英国最伟大的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 称《国富论》)中提出的。他生动地指出,只要每个人都成为理性经济人,尽 管没有政府去协调他们的经济活动,这种为追求个人利益的行为也会对社会做 出巨大贡献,让社会繁荣富裕起来。

“经济人”假设贯穿于整个微观经济学的始末。在消费者理论中,每个消费

者总是想方设法用最少的钱使自己的效用达到最大;在生产者理论中,企业也 绞尽脑汁想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多的收益,以达到利润最大化等。这些都证明 了这个假设的重要性。 【我们身边的经济学】

我们都知道“买椟还珠”这个成语故事,经常也会嘲笑那个只要漂亮的盒

子而不要珠宝的人。的确,这个人不够理性,不符合“理性经济人”假设。在 嘲笑之余,我们有没有想过自己曾经做过的那些不理性的行为呢?

比如说很多人在购物的过程中,由于脑子一时发热而去购买了许多也许暂 时用不上的东西,这就是一种不理性的表现。如今你已经学过了理性经济人这 个重要的经济学概念,那么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一定要学会理性,而不是 意气用事或感情用事。让我们一起来做一个理性经济人吧!

1.7 邻人献玉——信息不对称

从前魏国有这样一组邻居——其中一家人都不认识玉,而另一家则是可以

;.

..

识别玉的,因此就发生了下面这样的故事。

农耕时节到了,有一天那个不认识玉的农夫赶牛来到了自家的田里,开始 耕地。地才犁了一会儿,突然他听到“嘎吱”一声,他也不知道究竟是怎么回 事。于是他喝住耕牛,停下了活儿,来到犁旁边,刨开土层一看,原来是犁铧 碰到了一块石头。农夫将石头捡起来,抹去表面的泥土,发现这石头竟有一尺 多宽而且有光泽,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石头,也不知为何物,农夫很是奇怪。 农夫抱着这块石头找到了邻居,准备让邻人去辨认,看看究竟是什么。邻 人不愧是行家,一眼就看出这“石头”是美玉,但他又不想说出实情,于是便 想欺骗农夫。他随口编了一句谎言: “这石头是鬼怪变成的不祥之物,迟早会 给你带来麻烦的,趁早扔掉得了。”农夫一听这话,还真有点犹豫,只是觉得 如此好看的石头,扔了怪可惜的,最后还是将信将疑地把石头抱回家。回到家 里,家人看到如此美丽的石头后,都认为这明明是很好的一块石头啊,怎么会 是鬼怪变成的呢?就这样,农夫决定留着石头,并把石头放在家中。

夜幕降临, “石头”开始发光,而且随着夜越变越黑, “石头”的光也越 来越显眼,最后把整个屋子都照亮了。农夫全家人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第二 天清早就去问邻人。邻人故弄玄虚地说: “昨天不是告诉你这块石头是鬼怪变 的,肯定是它在作祟。”农夫一听就吓坏了,立刻扔掉石头。过了几天,认识 玉的邻人捡回了“石头”。

不久,邻人就抱着玉石去奉献给魏国国王。魏王召来工匠,让其评估玉石 的价值。工匠一见玉石,为之一震,立刻向魏王说道:“恭喜大王,贺喜大王!” 魏王奇怪地说: “何喜之有?”

工匠继续说: “大王您得到的是一件价值连城的稀世珍宝啊!” “那你看看值多少钱啊?”魏王继续问道。

“这个东西是没有办法用金钱去衡量的啊,大王”,工匠继续说。 魏王听后,立刻就赏给邻人许多金银财宝。 【故事中的经济学】

邻人献玉这个故事很简单,今天让我们从经济学的角度去仔细想想如下两

个问题:第一,邻人凭什么能够“骗取”农夫手中的玉石;第二,工匠为何就 认定这块玉石价值连城。其实邻人就是利用了农夫对玉石的信息不对称而轻而 易举地获得了玉石。与农夫相反的是,邻人和工匠他们都对玉石是信息对称的, 从而导致了两种完全不同的结果。

在晋文公退避三舍的故事里,我们得知每个人都是理性经济人,其实这个 假设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那就是信息是完全的,也就是说不存在“信息不 对称”现象。如果存在,那么理性经济人的假设将不再成立。同样本节故事的 结果将会重写——献玉的肯定是农夫自己。因此我们也可以说信息对称或完全 信息也是西方经济学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假设前提。接下来,让我们来具体看看 信息不对称问题。 【经济学原理】

信息不对称问题因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阿克洛夫在1970年发表的《柠檬市场》 而引起人们的注意。自亚当·斯密之后的绝大多数经济学家在研究经济学时, 都是假设信息对称的,2001诺贝尔经济学奖颁给了3位研究信息不对称市场的 美国经济学家,他们是阿克洛夫、斯彭斯和斯蒂格利茨。

所谓信息不对称是指在日常的经济活动中,我们无法拥有其他人拥有的一

;.

..

切信息,从而造成一些人知道而另外一些人不知道的情况。信息不对称大致分 为两种情况,其一是事前的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其二是事后的信息不对 称——逆向选择。

道德风险常见于保险市场,即那些身体不好的人总是想去保险公司为自己 买各种各样的保险,以便在自己发生不测的时候获得一大笔补偿。长此以往, 将不会有健康的人去保险公司投保,结果就是保险公司面临倒闭。逆向选择则 常见于二手货市场,我们知道在二手货市场,那些价格更加便宜的二手货容易 被人接受,因为质量差的二手货不会一下就会被发现的,结果慢慢就会将质量 好一点价格也高一点的二手货挤出市场,最后导致的结果是整个二手货市场充 斥的都是质量最垃圾的二手货。

在现实生活中,信息不对称现象也很多,如一个普通的人可以通过造假文 凭或各种假证书去人才市场找工作,这样的人如果越来越多,最后很有可能将 真正的人才全部挤出人才市场。

【我们身边的经济学】

俗话说“买的不如卖的精”,这就是说,卖家掌握的信息总比买家多,造 成买家与卖家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卖家在允诺给买家各种优惠时,只有卖家自 己心里清楚是不是真的优惠了。因此在学习了“信息不对称”这个经济学知识 以后,大家在平时买东西时,特别是购买大件物品时,就要做到货比三家,尽 可能地多收集信息,如可以通过问朋友或同事,也可以自己利用网络去查询, 尽量减少信息的不对称,从而减少自己不必要的损失。 1.8 朱元璋与“珍珠翡翠白玉汤——边际递减规律

明太祖朱元璋,在做皇帝之前有过这样一段凄凉的经历。很小的时候就因 家里贫穷而不得不给人家放牛,过着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悲惨生活。到了十 几岁的时候,朱元璋的家乡又发生了可怕的瘟疫,瘟疫夺走了亲人,让他无家 可归,这下使得他的生活更加窘迫。万般无奈之下,朱元璋选择了当和尚,以 图能够吃口饭,不至于饿死。

他跑到皇觉寺受戒当了小和尚,尽管日子过得很苦,但毕竟还是能吃上一 口饭。可惜好景不长,这和尚还没当上一会儿,就遇到了荒年,庙中的香火渐 渐稀少,直接导致寺庙难以为继。为此寺庙的住持不得不打发一些和尚出去化 斋,以减轻寺庙的压力。可怜的朱元璋也被列在其中,就这样朱元璋又开始了 他的化缘生活,

遇到这样的荒年,普通百姓自己吃饭都成了问题,哪里还顾得上这些化缘 的和尚啊!饥肠辘辘已经是朱元璋的家常便饭了,有一次连续好几天都没有吃 上一口饭,这下把他饿晕了。幸好被一位路过的好心老婆婆看见了,不然他可 能早就被饿死了。老婆婆可怜朱元璋,但是自己又没有啥好吃的,只能将仅有 的一小块豆腐和一些有点不太好的菠菜,稍微加点米粒和些许盐巴,煮好了让 朱元璋吃下去了。朱元璋吃完后,自然也就清醒了,但心里一想: “刚才吃的 这个是什么东西啊,这么好吃!”于是除了感谢婆婆之外,还顺便问了一下吃 的是什么东西。婆婆随口答了一下: “珍珠翡翠白玉汤。”朱元璋再三拜谢之 后,便走了。

后来朱元璋参加了反元起义,投奔了红巾军,由于他的英勇作战,受到郭 子兴的赏识,此后他一路升迁。在郭子兴死后,他不仅广罗天下人才,还采取

;.

..

了“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先后击败了陈友谅、张士诚等,最后 当上了明朝的开国皇帝。

这皇帝当然是天天山珍海味,美酒佳肴了。开始的时候感觉还可以,可惜 时间长了,朱元璋就感觉无味了,甚至是腻烦了。于是便想起当年老婆婆给他 做的“珍珠翡翠白玉汤”。于是下令让御厨给他做,可是无论御厨们怎么去做 这道菜,尽管味道再好,也不会使朱元璋满意。 【故事中的经济学】

就算你没有读过“珍珠翡翠白玉汤”这个故事,以我们的日常生活经验也

能够感觉到这种情况的存在。比如说,我们在很饿的时候吃包子,吃第一包子 一定会感觉到这个包子是美味佳肴,等到吃第二个包子的时候,味道就不像前 面的那么好了,接着吃第三、第四……,直到你吃饱的时候,如果再叫你多吃 一个包子,那时候你就会味同嚼蜡,不会再有胃口了。

正如故事中的朱元璋,他在饿晕的时候,肯定会饥不择食,再说平时也 很难吃到豆腐啊,这碗“珍珠翡翠白玉汤”对他来说,当然是极品的美味 了。倘若在朱元璋吃饱之后,还继续让他吃,估计也不会认为“珍珠翡翠 白玉汤”是美味了。当然在他当皇帝之后,天天锦衣玉食,山珍海味,就 出现了像我们吃包子一样的情况,吃到最后肯定会烦的,也难怪会让他想 起落难时候吃的“珍珠翡翠白玉汤”。这个现象在经济学中有个专业的名词 ——边际递减。 【经济学原理】

与前两节中提到的理性经济人、信息不对称一样,边际递减也是经济学中 非常重要的假设。所谓“边际”是指增加最后一个东西所能够带来的收益。边 际递减分为两种情况,第一是边际效用递减,.主要针对消费者,第二是边际收 益递减,主要针对生产者。

前者的定义是这样的:在一定条件下,消费者在消费某种物品时,随着 所消费物品数量的增加,消费者得到的边际效用却是逐渐减少的,如图1-2 所示。

在图1-2中,横轴表示消费的数量,纵轴表示获得的效用,即获得的满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