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要览500点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文史要览500点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0bed0651ed9ad51f01df289

定了社会政治秩序, 创造了比较好的内外 环境,为后来西汉的昌盛奠定了基础。 351、吕后——汉高祖皇后,名雉。多谋而性残忍,在刘邦清除异姓王的过程中起了很大作 用。汉惠帝死后,吕后临朝,执政八年,继续推行汉高祖以来的“与民休息”的政策,废除秦 以来的多项刑令,减赋税,奖农耕,放宽对商业的限制。这些措施对当时社会经济发展起了 积极的作用。 352、汉武帝——西汉皇帝。统治期间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政治上,颁布推 恩令、左官律、附益法,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打击地主豪强,创立刺史制度,加强对地方 的监督和控制;削弱丞相权力,任酷吏,严刑法,建立察举制度,设太学,加强中央集权。 经济上,盐铁官营,打击富商大贾,治理黄河,兴修水利;移民西北屯田,推行“代田法”, 促进农业生产。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军事上反击匈奴,平定南越。外交上,两次 张骞出使西域,遣使至夜郎等西南地区。后期挥霍无度,赋税徭役繁重,农民疾苦,起义不 断。 353、曹操——东汉末权臣,魏武帝,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参与镇压黄巾起义。 官渡之战,以少胜多,打败袁绍十万大军,基本统一北方。“挟天子以令诸侯”,政治上主动, 精通兵法,第一个为《孙子兵法》做注。募民屯田,重视农桑,兴修水利,从物质供应上保 证了战争。“唯才是举”,赏罚分明。慎用刑罚。赤壁之战大败而归,从此巩固北方,继续消 灭北方残余割据力量。诗歌造诣极高,悲凉雄浑,周围聚集一批优秀文人,出现建安文学。 354、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吸取隋灭教训,轻徭薄赋,减缓刑罚,缓和矛盾;调整 完善均田制,租庸调制和府兵制,兴水利,设义仓,恢复发展经济;完善三省六部制,兴科 举,扩大统治基础;虚心纳谏,选贤任能,注意协调各个集团间的利益;民族政策开明,致 力边疆巩固开拓。在位期间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史称“贞观之治”,晚年多猜忌,频繁用兵。 但为统一的多民族的的繁荣唐朝盛世奠定了基础。 355、武则天——唐高宗李治后,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法家代表人物。高宗死后称帝, 改国号为周。执政时推行法治,加强中央集权,滥杀自己所怀疑的官员。为培植自己的政治 力量,扩大政权的社会基础,她举行殿试,创武举、自举、试官等制度,员外置官,破格用 人。虽选拔一批才能之士,但也使官员倍增。重视农业,经济呈发展趋势。进一步打击旧士 族和大贵族官僚集团,执行了一些具有进步性的政策 356、宋太祖赵匡胤——宋朝开国皇帝,后周武将,于陈桥驿兵变掌权建宋,并继续统一事 业,采取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以资浅易制者掌禁军,设三衙,实行更戍法,加强对 军队控制。在中央设中书门下,枢密院,三司分掌军、政、财权;地方军、财权归中央,取 消节度使,文官治州,科举取士,后立殿试。有效地防止了割据的出现,但也暴露了封建制 度的许多弊端 357、岳飞——南宋抗金名将。宋赵构即位,上书力请返回开封,收复失地,被削夺军职, 后随王彦、宗泽抗击金军,屡立战功。金军毁约南侵,岳家军大败金军主力。宋廷反而迫使 之班师。因反对和议,力保韩世忠,遭弹劾。以莫须有的罪名被诬陷并遭杀害。他重视人民 抗金力量, 提出和贯彻了“连结河朔”的战略方针, 主张黄河以北的游击军和正规军互相配合, 夹击金军,收复失地。岳飞治军,赏罚分明,纪律严明,爱兵如子,以身作则,金军感叹“撼 山易,撼岳家军难”。岳飞反对宋朝的消极防御战略,一贯主张积极进攻,以夺取抗金斗争 的胜利。他是南宋初唯一组织大规模战役的统帅。 358、文天祥——南宋末名臣。元发动对宋战争,文反降主战,继续抗元,后被俘。南宋灭 亡后,文被押北上,劝降不果,就义。身在狱中时,诗句墨迹传遍京城。著有《文山先生全 集》 ,诗词散文悲壮刚劲, 感人至深。 把国家人民和自己的遭遇用诗词记录, 佳作《正气歌》 、 《过零丁洋》为百年传诵。 359、成吉思汗——元太祖,名铁木真,蒙古大汗,军事家。十三世纪初,经过多年征战, 统一蒙古诸部,后被推为大汗,建立统一的蒙古政权。制定了军事、政治、法律制度,开始 使用文字, 有进步作用。 即位后开始大规模征战, 和部下先后灭掉中国境内和外国许多政权, 取得欧亚大片领土,他病逝后其孙忽必烈继承汉位,建立元朝。 360、戚继光——明代抗倭名将,军事家,精通练兵,治械等。明中期海防松弛,

日本商人、 武士等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戚继光调任浙江,抵抗倭寇。他从地方招募农民、矿工严格 训练,其部作战英勇、纪律严明,被称“戚家军”,扫平浙江倭寇后,戚与俞大猷配合继续给 倭寇沉重打击,是我国民族英雄。 361、屯田——中国历代封建政府组织劳动者在官地上进行开垦耕作的农业生产组织。有军 屯与民屯之分,以军为主。汉武帝击败匈奴后,在西部进行屯田,以养边防军,此后曹魏直 至两宋,都推行过屯田。金元以来,屯田遍及内地和边陲。屯田是强制人们耕种官地。屯田 保证了军队的粮需, 对于边疆可耕地的开拓和边防的巩固有积极作用。 因集中较多人力物力, 可以兴修较大的水利工程,推广一些先进的生产技术。但屯田成绩与历代政策密切相关。大 致凡是设置屯田的朝代在建国初期,成绩都比较显著,随着统治日益腐朽,剥削日益加重, 屯田也就逐渐瓦解。 362、曹魏屯田——三国时魏国的屯田制度。分军屯民屯,以军为主。使农业发展,军粮充 足,边防巩固,荒地得垦。劳动者人身依附性强,地租数额大。曹魏末年趋于瓦解,西晋初 废,吴蜀也曾屯田但不如曹魏 363、均田制——北魏中期到唐朝前期的一种土地制度。以上内容各朝有过变动。均田制一 方面保障贵族官僚地主利益,限制他们占田过限。一方面又规定授田时先贫后富,以及限制 民户出卖应受份额地, 以期农民也能拥有一定数量的土地。 均田制目的是建立一套限额授受 的土地制度,协调阶级矛盾,使劳动力与土地结合,以利于政府对农民的控制,以及恢复和 发展农业生产。高宗后,均田制又逐渐破坏,随着大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发展,到唐玄宗天宝 年间,均田实际上已不能实行。德宗时实行两税法,均田制终被废驰。 364、常平仓——中国历代封建政府为调节粮价,储粮备荒而设置的粮仓。源于战国,但后 来这种粮仓成为官吏、土豪压榨农民,侵吞国家财产的工具。 365、漕运——中国古代政府将所征粮食经水路解往京师或其他指定地点。起源较早,元朝 时主要为海运,漕运是人民的沉重负担,但是客观上对交通和物资交流起了促进作用,辛亥 革命后全部废止。 366、驿转——中国古代政府设置的一种供官吏往来和传递文书等用的交通组织。始于春秋 战国,驿转停歇地设“驿站”“驿亭”等,直到清末创办邮局废止。 367、户籍——中国历代政府为掌握户口数量而设置的一种簿籍登记制度。战国时期已建立 了这种制度。汉代称“名数”。唐代户籍主要包括户口、土地、赋役三项内容。清沿明制,以 丁口定赋役,故有编审户口制度。 368、井田——中国古时田制。最早源于夏代,是商朝和西周时期的奴隶制土地制度。其基 本特点是一切土地为国有,君王分赐诸侯臣下,只有使用权,不得买卖,还要缴纳赋税。奴 隶主强迫奴隶集体耕种,耕地纵横阡陌,形状似“井”字,因得名。春秋后期土地私有大量出 现,井田制的社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