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笔画艺术》 - 第一至四篇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钢笔画艺术》 - 第一至四篇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00cebf9aef8941ea76e050f

图17 作者:李浙安

以物体结构的留白形成的块面。

图18

第四篇、钢笔画构图的处理

透视法的运用

作者:李浙安

“透视”一词译自拉丁文“Perspclre”,意为看透。在透视关系中,视点、观察对象、画面是三个要素。通常而言,透视是作画者站在一定的地点,朝着一定的方所看到的一定范围内的景物图形,即焦点透视。在一幅完整的钢笔画中,一般是采用焦点透视的,只有当主题特殊需要时,才会采用散点透视。

在钢笔画中,掌握视平线是很重要的,它使所观察的对象以完全不同的姿态出现在画面上。如图19、20、21三幅图例,分别是将视平线置于上、中、下三个位置,使景物在画面中所产生的视觉效果各异。这三幅钢笔画均以白描手法为主反映山区景物的,但由于选择视平线在画面中的位置不同,给人们的视觉美感是有差异的,视平线在上能产生空旷感,视平线中能产生深远感,而视平线在下能产生清静感。

图19 作者:李浙安 上图视平线在画面上方。

图20 安

上图视平线在画面中部。

作者:李浙

图21 作者:李浙安 上图视平线在画面下方。

将焦点透视法运用于绘画源于西方绘画,中国传统绘画尤其是山水画采用散点透视法,这受中西方哲学思想的影响,西方古典哲学中的辩证法讲究事物的两面性促使人们客观对待外在世界的真实性,在绘画中的体现就是真实反映客观物体的表象。而中国古典哲学中的天人合一思想促使人们去追求客观外在世界以外的精神内涵,在绘画中的体现更多是人与自然景物的融合,所以它能突破人的视感限制而去描绘眼所不能及的景象。这是中西方绘画在运用透视的本质区别。理解了这一点,就能使我们在作钢笔画练习或是创作时注意透视运用的区别,以使透视在画面构图中发挥良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