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峰山寮口占 其二

雷峰山寮口占 其二朗读

黄金那可铸,握手泪涟洏。共作他生别,如看花落时。

草虫悲更切,灯影梦还痴。静理萧萧鬓,吾行恐未迟。

释今无简介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

释今无朗读

古诗雷峰山寮口占 其二相关作品

帝昔歌风处,人今听雨来。

寒催丰戍早,声咽楚江回。

连翩悯流客,凄怆惜离群。东西御沟水,南北会稽云。

河桥两堤绝,横歧数路分。山川遥不见,怀袖远相闻。

秋风新饭香,蔬亦美可茹。

宁知世有人,万钱无下筋。

吾道萧条惯客程,年年秋动别离情。海天一色云千里,寒角三更雁几声。

嘉树团阴早夏清,窗前兰草卷风轻。客来相访期中饭,下酒溪鱼粥作羹。

飞唤行摇类急难,野田寒露欲成团。

莫言四海皆兄长,骨肉而今冷眼看。

一气连江色,寥寥万古清。

客心兼浪涌,时事与潮生。

碧草清秋丽,斋居思渺然。远山催落日,白水净寒天。

故国风烟满,荒原独鹤还。何当凌倒影,飞锡问真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