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凌髭放

寄凌髭放朗读

雨霁留君住,江深放棹归。碧云虚野寺,春雾重征衣。

道在经行迹,时危畏钓矶。衡门来剥喙,营虑及秋微。

释今无简介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

释今无朗读

古诗寄凌髭放相关作品

小船密坐颈难伸,尽是饥寒不遇身。

快活几声天地里,相看疑我是颠人。

取赀东海上,梦母为盛妆。今日在路上,明日在母旁。

一棹江南本旧期,宦途多事独栖迟。东风几度停舟意,惟有春潮夜夜知。

入息未尝居阴界,出息何曾涉万缘。

一声渔笛离南浦,依旧芦花深处眠。

歌扇风流忆旧家,一丘落月几啼鸦。

芳魂不肯为黄土,犹幻燕支半树花。

倦采蘼芜叶,贪怜照胆明。两边俱拭泪,一处有啼声。

割尽黄云五月初,喧阗满市拥柴车。谁知十斛新收麦,才换青蚨两贯余。

西风又急。细雨黄花湿。楼枕一篙烟水,兰舟漾、画桥侧。

念昔。空泪滴。故人何处觅。魂断菱歌凄怨,疏帘卷、暮山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