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行·其二

从军行·其二朗读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译文和注释

译文

身经沙场百战铁甲已破碎,城池南面被敌人重重包围。

突进营垒,射杀呼延大将,独自率领残兵千骑而归。

注释

沙场:胡三省《通鉴注》:“唐人谓沙漠之地为沙场。"碎铁衣:指身穿的盔甲都支离破碎。

呼延:呼延,是匈奴四姓贵族之一,这里指敌军的一员悍将。

创作背景

  盛唐时期,国力强盛,君主锐意进取、卫边拓土,人们渴望在这个时代崭露头角、有所作为。武将把一腔热血洒向沙场建功立业,诗人则为伟大的时代精神所感染,用他沉雄悲壮的豪情、谱写了一曲曲雄浑磅礴、瑰丽壮美而又哀婉动人的诗篇。

从军行·其二鉴赏和赏析

  诗人不直述战事的进展,而将读者置身于险象环生的局势,感受紧迫的态势。

  此诗以短短四句,刻画了一位无比英勇的将军形象。首句写将军过去的戎马生涯。伴随他出征的铁甲都已碎了,留下了累累的刀瘢箭痕,以见他征战时间之长和所经历的战斗之严酷。这句虽是从铁衣着笔,却等于从总的方面对诗中的主人公作了最简要的交待。有了这一句作垫,紧接着写他面临一场新的严酷考验──“城南已合数重围”。战争在塞外进行,城南是退路。但连城南也被敌人设下了重围,全军已陷入可能彻底覆没的绝境。写被围虽只此一句,但却如千钧一发,使人为之悬心吊胆。“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呼延,是匈奴四姓贵族之一,这里指敌军的一员悍将。我方这位身经百战的英雄,正是选中他作为目标,在突营闯阵的时候,首先将他射杀,使敌军陷于慌乱,乘机杀开重围,独领残兵,夺路而出。

  诗中表现的是一位勇武过人的英雄,而所写的战争从全局上看,是一场败仗。但虽败却并不令人丧气,而是败中见出了豪气。“独领残兵千骑归”,“独”字几乎有千斤之力,压倒了敌方的千军万马,给人以顶天立地之感。诗没有对这位将军进行肖像描写,但通过紧张的战斗场景,把英雄的精神与气概表现得异常鲜明而突出,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将这场惊心动魄的突围战和首句“百战沙场碎铁衣”相对照,让人想到这不过是他“百战沙场”中的一仗。这样,就把刚才这一场突围战,以及英雄的整个战斗历程,渲染得格外威武壮烈,完全传奇化了。诗让人不觉得出现在眼前的是一批残兵败将,而让人感到这些血泊中拚杀出来的英雄凛然可敬。象这样在一首小诗里敢于去写严酷的斗争,甚至敢于去写败仗,而又从败仗中显出豪气,给人以鼓舞,如果不具备象盛唐诗人那种精神气概是写不出的。

李白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

李白朗读

古诗从军行·其二相关作品

石涧无通水,渔舟反上山。得鱼随马卖,抱獭趁鸦还。

问尔江湖兴,茫茫若梦间。

落花传语五更风,能旁亭台几日红。把似匆匆又飞去,不销裁染费春工。

三世诸佛不知有,颠狂普化翻筋斗。狸奴白牯却知有,寒拾相逢开笑口。

野干鸣,师子吼。八两半斤,十升一斗。不从他觅,须还自有。

赌墅风流误后贤,屡朝狎客递当筵。宫车惯入鸳鸯寺,台阁新翻《燕子笺》。

千载埋金悲故国,十州镕铁铸当年。停云歌歇行云散,断送繁华尺五天。

一柄双花,低翠盖、呈祥现美。人正在、薰风亭上,满襟如水。二陆比方夸俊少,两乔相并修容止。雨初晴、午永斗红酣,真奇耳。

双白鹭,双赪鲤。飞与泳,俱来此。绾双鬟天上,侍香童子。双剑丰城双孕秀,双凫叶县双趋起。谩空谈、国士本无双,今双矣。

回纥丘墟万里疆,河中城大最为强。满城铜器如金器,一市戎装似道装。

剪镞黄金为货赂,裁缝白氎作衣裳。灵瓜素椹非凡物,赤县何人搆得尝。

忆昔敬皇隆化日,属当江省校文年。持衡骢使推双竹,入彀鸿生愧比肩。

连帅遐方仍懋绩,抚安中土竟虚传。心香未炷空头白,公后应知衮衮贤。

渐狭溪中路,渔樵共此汀。山盘烟缕直,天压荻苗青。

夏麦炊新熟,春畬火尚荧。舟行无一事,汲水验茶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