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翁登泰山

二翁登泰山朗读

  昔有二翁,同邑(里)而居。甲翁之妻子去乡,唯叟一人而已。一日,叟携酒至乙翁第,二人对酌,不亦乐乎!乙翁曰:“向吾远游冀﹑雍,然(但)未尝登泰山,君有意同行乎?”甲翁曰:“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胜。”乙翁曰:“差矣,汝之言!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甲翁曰:“甚善!”翌日,二翁偕往,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夜宿,凌晨上山。乙翁欲扶之,甲翁曰:“吾力尚可,无需相扶。”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

译文和注释

译文

  从前有两个老翁住在同一个城市里关系和特别好甲老翁的妻子和孩子早去世了只有他自己而已一天他带着酒去乙翁的家两个人一起喝酒十分快乐!乙翁说:"以前我曾去巴蜀远处交游但没有登过泰山心中很悔恨你能不能和我一起去呢?"甲翁说:"那山很陡峭我也没有登过总想着他然而老了恐怕力气不够"乙翁说:"你说的不对吧以前的愚公九十岁的时候还可以移山今日我们才六十来岁哪里老呢!"甲翁说:"那太好了"第天两个老人都去了走过钱塘渡过长江走着从鸸到泰山的北面晚上住下休息凌晨上山乙翁要扶他甲翁说:"我的力气还可以不用互相搀扶"从太阳出来到薄暮降临已经走过了半坐大山

注释

昔:以前从前

里:乡(古代居民行政组织的一种,五家为一邻,五邻为一里。)

妻子:妻子和孩子

叟:老头

(唯叟一人)而已:罢了

携:携带

第:房屋、宅子、家

酌:饮(酒)

向:以前

吾:我

远游:到远处游玩

冀、雍:古代两个州名,在今约山西、陕西、甘肃一带

是:这 然:但是

意:意愿

同行:一同出行

余:我

亦:也

未:没有

然:然而

恐:担心

胜:能承受,承担。

差矣,汝之言:是“汝之言差矣”的倒装句

曩:以往过去

年:年龄

且:将近

辈:等,类,表示人或物的多数同属一类

方:才

逾:超过

甚善:太好了

翌日:第二天

偕:一起,一同

越:经过

绝:横渡

相:互相,此指代“我”

自:从

至:到,达

薄暮:傍晚,日将落时

阴:古代山北水南叫“阴”

尝:曾经

去:离开

何老之有:即为“有何老”;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是:这

二翁登泰山鉴赏和赏析

二翁登泰山,表现了他们乐观向上,老当益壮,热爱生活,奋进的精神。

古诗二翁登泰山相关作品

枌社交阴旧有缘,蹇驴那得到亭前。青山谢傅携樽地,白水钱王守冢田。

尚友诗书廑暇日,养亲豚韭乐丰年。异时驷马荣归里,虚左相迎更可贤。

维天有缺陷,谁与鍊石补。诵君《补衣篇》,幅短情缕缕。

万物不自轻,饥寒焉得侮。裋褐虽不完,文彩炳于虎。

灵峰锐而富,我闻昔人云。峰峰会于寺,寺以灵峰闻。

逾岭裁半里,眼耳青烟煴。盥漱石上渌,捧咽石上云。

冰蚕吐丝织纤纨,妙娥貌。

玉轻邯郸。曲眉浅脸鸦发盘,

天涯景物亦暄妍,纵目危亭意豁然。花卉临风香不断,溪山过雨翠相连。

杯行醁醑愁何在,兵弄潢池事可怜。只恐归期春欲暮,夜郎西畔听啼鹃。

野人原上十五里,寒厓白日啼山鬼。万峰重叠路回旋,半间箬屋青松底。

老僧和锸入烟霞,满林摇落朱藤华。烧田种寒粟,斸地栽胡麻。

雪凝霜降不肯春,花神岂类妇人仁。

肯留年后供清思,分付东风与主人。

吸取西江金浪水,朝朝用此盘缠。循环流转复清泉。肌肤偏莹净。寿算得迁延。北斗自然拘姓籍,南辰生注长年。减财节色是因缘。作为依上帝,弃世做神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