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

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朗读

译文和注释

译文

春天,山上的野桃花红艳艳的开的正旺,蜀江的江水拍着旁边的悬崖峭壁。

一位姑娘看见了,认为丈夫的喜爱如同这桃花转瞬即逝,而无限的忧愁就如这源源不断的江水。

注释

山桃:野桃。

上头:山头,山顶上。

创作背景

  这组诗一共九首,写于公元唐穆宗长庆二年(822年)刘禹锡任夔州刺史时。刘禹锡非常喜爱这种民歌,他学习屈原作《九歌》的精神,采用了当地民歌的曲谱,制成新的《竹枝词九首》,描写当地山水风俗和男女爱情,富于生活气息。

参考资料:

1、梁守中.刘禹锡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36-41

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鉴赏和赏析

  头两句写眼前景色:“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上句写满山桃花红艳艳,下句写江水拍山而流,描写了水恋山的情景,这样的情景原是很美的,但对诗中的女子来讲,如此美景恰恰勾起了她的无限痛苦:“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这两句是对景抒情,用的是两个比喻:花红易衰,正像郎君的爱情虽甜,但不久便衰落;而流水滔滔不绝,正好像自己的无尽愁苦。这两句形象地描绘出了了这个失恋女子的内心痛苦。比喻贴切、动人,使人读了,不禁为这个女子在爱情上的不幸遭遇而深受感动。南唐后主李煜的《虞美人》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用江水比拟亡国之痛的深沉悠长,历来被人们称为写愁的名句,其实这正是从“水流无限似侬愁”一句脱胎而来的。

  这首诗和前首诗一样,用的也是民歌常用的比兴手法,先写眼前水恋山的景象,然后再用它来作比喻,抒写愁绪,从而形象地描绘出人物的内心情感。全诗比喻新颖别致,形象感强。

刘禹锡简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

刘禹锡朗读

古诗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相关作品

占鱼空复咏无羊,其雨朝阳已映墙。泽国沾濡行欲尽,旻天仁覆故难量。

才闻步祷过三市,忽见甘霖沛四乡。一路农歌间渔唱,练祁西望彩虹长。

春归风雨一朝尽,画静园林诸趣嘉。

蜻蜓出水群掠蚋,鹎鵊卫巢双趁鸦。

纷吾寄一室,深巷远尘踪。窗树笼寒碧,瓶花吐小红。

书裙参屋漏,面壁究幡风。吾迹聊尔耳,吾怀寄太空。

莫上溪桥望,斜阳背晚鸦。衰年仍作客,乱世巳无家。

断雁烟迷影,寒梅雪作花。片心摇欲折,凄切听鸣笳。

朝来几点催花雨。早柳絮、风前乱舞。瑶筝试理十三弦,漫弹出、闲愁无数。

呢喃燕语。多少离怀待诉。玳梁未改旧巢存,却为底、飞来又去。

短艇冲寒泛浅沙,满溪明月浸芦花。

忽惊远岸灯光发,篱落肃疏一两家。

灼灼道傍花,依依堤上柳。荣华耀一时,谁人不回首。

颜色信可怜,春风不长久。有酒且自斟,母为叹衰朽。

小麦青青大麦黄,野老啼饥空绕肠。感大麦孰簸箕漏,惆怅无由除秕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