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花台坐月听东邻美人吹箫 其三

醉花台坐月听东邻美人吹箫 其三朗读

高台夜久露凄霏,仙侣秦楼归未归。我更断肠听不得,愿随双凤梦中飞。

伍瑞隆简介

伍瑞隆(一五八五 — 一六六六),字国开,号铁山,晚号鸠艾山人。香山(今中山)人。弱冠补弟子员。明熹宗天启元年(一六二一)解元。明思宗崇祯十年(一六三七)副榜。初授化州教谕,修《高州府志》,以信史称,擢翰林院待诏,迁户部主事,再迁员外郎,管仓场。十五年,任河南大梁兵巡道,旋署藩臬两司。谢病归。南明绍武帝立,拜太仆寺正卿。明亡,隐居邑之鸠艾山中。卒年八十二。善诗书画,有《临云集》、《辟尘集》、《少城别业近草》、《鸠艾山人赋》等。清康熙《香山县志》卷七、清乾隆《香山县志》卷六有传。 ...

伍瑞隆朗读

古诗醉花台坐月听东邻美人吹箫 其三相关作品

田家复近臣,行乐不违亲。霁日园林好,清明烟火新。

以文长会友,唯德自成邻。池照窗阴晚,杯香药味春。

昨日出城南,战阵如云屯。

兵刃欲相接,杀气方腾掀。

轻风澹月,年年去路。谁识小年初度。桥边曾弄碧莲花,悄不记、人间今古。

吹箫江上,沾衣微露。依约凌波曾步。寒机何意待人归,但寂历、小窗斜雨。

江舟不厌窄,船窄始宜行。

风里长先过,滩头一倍轻。

  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予友梅圣俞,少以荫补为吏,累举进士,辄抑于有司,困于州县,凡十余年。年今五十,犹从辟书,为人之佐,郁其所蓄,不得奋见于事业。其家宛陵,幼习于诗,自为童子,出语已惊其长老。既长,学乎六经仁义之说,其为文章,简古纯粹,不求苟说于世。世之人徒知其诗而已。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乐于诗而发之,故其平生所作,于诗尤多。世既知之矣,而未有荐于上者。昔王文康公尝见而叹曰:“二百年无此作矣!”虽知之深,亦不果荐也。若使其幸得用于朝廷,作为雅、颂,以歌咏大宋之功德,荐之清庙,而追商、周、鲁颂之作者,岂不伟欤!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为穷者之诗,乃徒发于虫鱼物类,羁愁感叹之言。世徒喜其工,不知其穷之久而将老也!可不惜哉!

小筑岩扉隐薜萝。山流翠黛水回波。窗间只有片云过。

红杏花时春酒熟,绿杨深处钓船多。月明谁唱采芝歌。

偶与仙翁草阁期,清尊碧簟昼栖迟。才名不忝三君后,人物能谈万历时。

绮季行藏岩桂老,少陵家国杜鹃知。可堪日暮山阳笛,泪落江城自咏诗。

出城跨驴路幽敞,樱桃树上仓庚响。到寺残日已西匿,看竹湿云已东往。

山中夜雨五更骤,门前溪水三尺长。老僧贪凉起诵经,渔翁爱晴去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