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上早秋

池上早秋朗读

荷芰绿参差,新秋水满池。早凉生北槛,残照下东篱。

露饱蝉声懒,风干柳意衰。过潘二十岁,何必更愁悲。

池上早秋鉴赏和赏析

  这首小诗是诗人于公元826年(唐宝历二年)在苏州时作。诗的前六句写景,结尾抒发感慨。诗情画意,融为一体,堪称写景诗的典范之作。

  诗开始的“荷芰绿参差,新秋水满池”,首先为读者描绘出一幅画面:秋水满池,碧波荡漾,有荷花点点,菱芰片片点缀其中,秋风徐来,清凉送爽,一扫夏日的炎热,这是何等令人赏心悦目的事。但是,一幅画仅仅有水、有荷,尚嫌单调,还必须有外围景物。下文“早凉生北槛,残照下东篱”正是为了弥补这个不足。其实栏干本身不会生凉,“早凉生北槛”云云,是写早秋的天气已产生了凉意;同时,满池秋水,参差荷芰,本身就使人产生暑意顿消之感。池水,绿色荷叶、菱角,配上护池栏干、篱笆,加之颈联所写远处隐约掩映之柳树,每当夕阳返照,色彩鲜明,风景宜人,一幅构思巧妙的画面展现出来了。

  诗中有画堪称好诗,但诗毕竟不是画,它还要传递一些画所无法表达的东西。“露饱蝉声懒,风干柳意衰。”表面是写蝉、柳,实际暗寓诗人数十年人世沧桑之感,实中有虚,亦实亦虚。诗人以蝉自托,自己虽然做了多年的官吏,但屡屡直言招祸,渐渐噤若寒蝉,不再忠言直谏了。“风干”句则以柳树经秋叶落,暗指自己的年迈体衰。《世说新语·言词》:“顾悦与简文帝同年而发早白,简文曰:‘卿何以先白?’对曰:‘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质,经霜弥茂。’”白居易三十有余而发白,这年春天又害痰喘,眼病,不幸坠马,因此这“风干柳意衰”中暗寓着诗人无限的悲愁在内。这一联中,两个动词,“饱”、“干”出语新颖、奇警。末句“过潘二十岁,何必更愁悲”,看似解脱旷达之词,实际是有苦说不出,有泪不能流,已如寒蝉、秋叶,虽是“夕阳无限好”,但“黄昏”即将到来,未来的命运如何,是难以预测的。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白居易朗读

古诗池上早秋相关作品

双星耿耿度明河,一水盈盈旧恨多。玉杼捲残思独苦,紫箫声断倩谁和。

星桥露冷侵歌扇,月帐云轻薄绮罗。别去含情更欲语,谁怜天路亦风波。

暂把枯藤倚碧根,禅堂初创楚江濆。直疑松小难留鹤,

未信山低住得云。草接寺桥牛笛近,日衔村树鸟行分。

曾记刘安鸡犬,误随鼎灶登仙。十年尘土涴行缠。怪见霞觞频劝。

会合元非择地,乖逢宁得非天。妇闻风月正女便娟。亲泼床头醅面。

天险东南限此江,支分暨水北为阳。

孤山不动婴潮怒,容艇飞来说路长。

凤箫吹断夜初澄,云叶离披玉露凝。绝胜洞庭凉月曙,数声瑶瑟度零陵。

象之为兽,形体特诡。身倍数牛,目不逾狶。鼻为口役,望头若尾。

驯良承教,听言则跪。素牙玉洁,载籍所美。服重致远,行如丘徙。

老火已退师,寓客不忧瘴。

静坐窥物理,一一见情状。

楼居山郭外,登眺起幽思。

片雨沉江暗,孤烟上岭迟。